城市支路工程建设中的综合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研究

2025-7-14 / 0 评论 / 275 阅读

城市支路工程建设中的综合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研究

——以燕兰路(浩兰路-兰香湖东路)为例

刘通

摘要

本文以上海市紫竹半岛中心区域的燕兰路(浩兰路-兰香湖东路)道路新建工程为研究对象,系统分析了城市支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与项目管理要点。文章从工程概况、施工难点、主要施工技术、工期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,重点探讨了明暗浜处理、道路结构层施工、排水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,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方法。研究表明,通过精细化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,可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地质复杂、工期紧张等问题,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。

关键词:城市支路;暗浜处理;道路施工;排水工程;施工管理

1 引言

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,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,支路作为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着区域交通微循环的重要功能。燕兰路(浩兰路-兰香湖东路)道路新建工程作为上海市紫竹半岛中心区域的市政配套项目,具有典型的城市支路特征,其建设过程中面临地质条件复杂、工期紧张、环境敏感等多重挑战。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与项目管理方法,旨在为类似城市支路工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。

2 工程概况与施工难点分析

燕兰路(浩兰路-兰香湖东路)为东西走向的城市支路,设计总长143.505m,红线宽度24m,标准断面布置为4.5m人行道+15m车行道+4.5m人行道。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、排水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,计划工期120日历天。该工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:

地质条件复杂是首要难点。勘察显示,工程范围内存在1处明浜及3处暗浜,土层构成包括杂填土、淤泥、粉质粘土等多层不均匀地质,地下水位埋深仅1.211.92m。这种地质条件对路基稳定性和管道施工构成严峻挑战。

工期压力突出是该工程的另一特点。由于沿线紫竹圣华双语学校计划于202591日开学,工程必须在开学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,这对施工组织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
环境敏感性也不容忽视。施工区域周边有居民小区和幼儿园,对噪音、扬尘控制标准严格,文明施工要求高。同时,工程需协调多专业交叉作业,包括道路、排水、交通等多个系统,整体协调难度大。

3 关键施工技术方案

3.1 明暗浜处理技术

针对工程范围内的明暗浜问题,项目采用了就地固化处理技术,这一技术选择基于对地质条件和经济性的综合考量。明浜处理首先修筑围堰抽水清淤,暗浜则根据路槽标高与耕植土标高的关系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。关键技术参数包括固化剂掺量按8%控制(6%42.5级硅酸盐水泥+2%二级及以上粉煤灰),处理深度3-4.5m,要求处理后7天静力触探锥尖阻力≥0.5MPa,承载力≥80KPa

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区作业方式,将处理区域划分为5m×5m的区块,通过强力搅拌设备进行垂直上下搅拌,搅拌提升或下降速率控制在10~20s/m,固化剂喷料速率80~150kg/min。为确保处理效果,每个点上下搅拌次数不少于2次,相邻区块搭接宽度不小于5cm,形成均匀硬壳层。处理后进行7天养护,必要时覆盖30cm素土保护。

3.2 道路结构层施工技术

道路工程采用分层施工方案,车行道路面结构包括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-13C(SBS改性)+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-25C+0.6cm稀浆封层+32cm水泥稳定碎石+15cm级配碎石+路基处理层(40cm6%石灰土+20cm砾石砂)。各结构层施工要点如下:

阅 读 全 文


 

评论一下?

OωO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