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历史建筑屋面抢修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研究

2025-7-13 / 0 评论 / 321 阅读

优秀历史建筑屋面抢修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研究

——以上海市某部房屋屋顶抢修项目为例

刘通

摘要

本文以上海市某部优秀历史建筑屋顶抢修工程为研究对象,系统分析了在保护建筑约束条件下,屋面抢修工程面临的施工管理难点与技术挑战。通过对工程概况、施工组织设计、关键技术措施及管理要点的全面阐述,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功能修复并重的施工方法,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研究表明,在工期紧张、场地受限、保护要求严格等复杂条件下,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、精细化的技术管理和创新的工艺应用,能够实现工程质量、安全与进度的统一。

关键词:优秀历史建筑;屋面抢修;施工管理;保护性修缮;防水技术

1. 工程概况与施工挑战

上海市外马路3481号楼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,保护级别为二类,其屋面抢修工程具有典型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功能修复双重属性。该建筑原为三层(局部二层)办公楼,现主要作为居民住宅使用,历经多次改造,存在功能变更、违章搭建等问题。屋面现状表现为雨水沟严重损坏、局部违章搭建、屋顶植物生长、斜沟破损等多重病害,亟需系统性修缮。

本项目施工面临四大核心挑战:一是保护要求严格,根据《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》,建筑主要立面、结构体系和特色装饰不得改变,屋面修缮需严格遵循"原式样、原材质、原工艺"原则;二是工期紧迫,总工期仅45日历天,需在雨季前完成全部屋面防水工程;三是场地受限,工程位于市中心区域,施工周转空间狭小,材料堆放与垃圾清运困难;四是协调难度大,施工期间需确保居民正常生活,防尘降噪要求高。这些特殊条件对施工组织与技术方案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
2. 施工管理体系构建

针对工程特殊性,项目部建立了矩阵式管理组织架构,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,下设技术部、安全监督部、物资部、商务合约部等专业部门,形成决策层、管理层和作业层三级管理体系。项目管理团队配置遵循"经验优先、专业配套"原则,选派具有历史建筑修缮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,各专业工程师均参与过同类工程。

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三项工作:一是合同与商务管理,明确各方责任界面,编制详细的施工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,设立专项账户确保资金专款专用;二是技术准备,组织图纸会审和现场勘测,考证原始设计资料,制定保护性拆除方案;三是资源调配,采用"就近租房"解决工人住宿问题,预制加工减少现场作业量,按小时编制进度计划。

施工分区采取"平面分段、立体分层"策略,将屋面划分为瓦屋面和平屋面两个施工区,每个区按拆除、结构修复、防水、面层恢复四个阶段组织流水施工。针对垂直运输难题,设置专用物料提升机,垃圾清运严格执行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,采用密闭车辆定时清运,避免环境污染。

3. 关键施工技术措施

3.1 保护性拆除技术

拆除作业遵循"先上后下、先非承重后承重"原则,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方式精细化操作。瓦屋面拆除时,采用手枪钻逐块卸除自攻螺丝,单块拆卸单块清运,避免集中堆放增加荷载。重点保护檐口线脚、特色构件等历史元素,对可回收旧瓦进行编号登记,经筛选后用于次要部位修补。拆除过程中全程监测结构安全,发现隐患立即采取临时支撑措施。

垃圾清运实施"分类堆放、日产日清"制度,设置专门堆放区并配备消防器材。针对市中心运输限制,与环保部门协商确定清运路线和时间,使用GPS监控运输车辆,确保无抛洒滴漏。通过优化拆除顺序,实现拆除与安装同步进行,雨天采用防雨布临时覆盖作业面,保证施工连续性。

3.2 木屋架修复技术

屋面木结构修复是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。施工中采用"检查-评估-修复"三步法:首先全面检查屋架、檩条和屋面板的腐朽程度,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修复方案。对局部腐朽的屋架采用环氧树脂灌注加固或钢板绑接;严重腐朽构件按原规格替换,新木材经防腐处理后再使用。屋面板全部更换为与原材质相同的洋松板,厚度与历史做法一致,采用镀锌钢钉双向固定,确保与檩条紧密贴合。

阅 读 全 文


 

评论一下?

OωO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