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广联达BIM模型的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研究
刘通
摘要
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,BIM技术作为工程数据集成与协同管理的核心工具,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本文以广联达BIM5D平台为技术载体,系统探讨其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(投资决策、设计、施工、竣工)造价管控中的应用机制。通过剖析传统造价管理的瓶颈问题,结合BIM技术的核心功能,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全过程动态控制方法,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其应用效果。研究结果表明,BIM5D平台通过多维度数据融合、实时成本模拟与智能预警,显著提升了造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与效率,为建筑企业实现成本优化与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路径。
关键词:广联达BIM5D;全过程造价控制;数据集成;动态管控;成本优化;建筑数字化转型
一. 引言
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。传统模式下,造价管理受限于信息孤岛、数据滞后、变更频繁等弊端,导致成本超支、进度失控等问题频发。随着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的成熟,其可视化、协同性、参数化等特性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。广联达BIM5D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BIM应用软件,通过集成进度、成本、质量等多维度数据,构建动态管控体系,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的痛点。本文旨在系统研究BIM5D在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技术路径与实践价值,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。
二. BIM技术与广联达BIM5D平台概述
2.1 BIM技术原理及核心优势
BIM技术以三维建模为基础,整合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几何、物理、经济、时间等信息,形成可交互的数字化模型。其核心优势包括:
(1)全要素集成:打破专业壁垒,实现设计、施工、运维数据的无缝衔接;
(2)动态模拟:支持进度、成本、资源等的实时模拟与优化;
(3)协同管理:多参与方基于同一模型平台协同工作,减少信息传递误差。
2.2 广联达BIM5D平台功能特性
广联达BIM5D平台以BIM模型为核心,集成“模型+进度+成本+合同+资源”等数据维度,具备以下关键功能:
(1)三维算量与自动计价:基于模型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,并联动计价软件实时计算成本;
(2)动态成本管控:实时跟踪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,支持超支预警与纠偏措施;
(3)进度与成本关联分析:通过“进度-成本”双维度模拟,优化资源配置;
(4)变更管理:快速评估设计变更对成本的影响,辅助决策。
(注:结合2025年2月最新版本功能,强调数据接口兼容性、智能分析算法的升级等)
三.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痛点分析
3.1 全过程管控缺失
传统模式中,投资估算、设计概算、施工图预算、竣工结算等环节相互割裂,数据难以实时共享与追溯,导致“三超”(超预算、超概算、超估算)现象普遍。
3.2 信息不对称与数据滞后
各参与方(业主、设计、施工、咨询)信息传递依赖纸质文档或Excel表格,变更信息滞后导致成本失控。例如,设计变更未及时调整成本模型,施工阶段才发现预算超支。
3.3 手工算量效率低下且易出错
传统手工算量耗时耗力,复杂项目(如异形结构、幕墙工程)易出现漏算、错算,影响成本准确性。
3.4 决策依据薄弱
缺乏数据支撑的决策常依赖经验,导致投资估算偏差大,项目风险不可控。
3.5 变更管理被动应对
设计变更频繁且缺乏系统性评估,导致成本与进度被动调整,甚至引发索赔纠纷。
四. 基于广联达BIM5D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应用
4.1 投资决策阶段:多方案比选与成本预测
(1)模型驱动的指标分析:构建不同设计方案的BIM模型,自动提取建筑面积、材料用量等经济指标,结合历史数据库与市场信息,生成精准投资估算;
(2)动态成本模拟:基于BIM5D平台模拟项目全周期现金流,评估资金需求与风险;
(3)参数化分析:调整关键参数(如层高、材料等级),实时观察成本变化,辅助投资决策。
4.2 设计阶段:精细化成本管控与优化
(1)三维算量与限额设计:基于BIM模型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,与设计限额目标对比,实时调整设计参数(如钢筋配筋率、混凝土强度);
(2)碰撞检测与成本预控:通过模型碰撞检测(如管线碰撞、结构冲突),减少设计变更,降低后期拆改成本;
(3)专项成本优化:针对幕墙、机电等专业工程,利用BIM模型优化排布方案,减少材料损耗。
4.3 施工阶段:动态成本跟踪与预警
(1)进度款管理:
基于BIM模型实时计算已完工程量,与合同价对比生成进度款支付报表;
支持“按模型计量”模式,减少现场核量争议。
(2)变更管理:
设计变更通过BIM模型快速评估成本影响,生成“变更-成本”联动报表;
支持变更审批流程线上化,提高透明度与效率。
(3)资源成本管控:
集成物资采购数据,动态分析材料用量与价格波动,优化采购计划;
结合劳动力、机械台班数据,分析资源使用效率与成本偏差。
4.4 竣工阶段:数据沉淀与结算审计
(1)竣工模型与结算关联:利用BIM模型存储全周期变更、签证、索赔数据,一键生成竣工结算报告;
(2)数据追溯与分析:通过模型追溯各阶段成本数据,分析超支原因,为后续项目提供基准;
(3)争议解决:基于三维模型可视化呈现施工过程,辅助结算审计与纠纷调解。
五. 应用案例分析
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(总建筑面积12万m²,含地下3层、地上5层,结构复杂),BIM5D应用效果如下:
(1)设计阶段:通过碰撞检测优化管线排布,减少返工费用约150万元;
(2)施工阶段:
利用动态成本跟踪功能,将进度款审核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;
实时评估设计变更影响,避免2次重大成本超支风险;
(3)竣工阶段:基于BIM模型核对工程量,结算误差率从传统模式的8%降至2%;
(4)整体效益:项目总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,工期缩短12%,经济效益显著提升。
六. BIM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
6.1 数据标准不统一
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互存在格式兼容性问题,需建立行业统一的BIM数据标准(如IFC标准)。
6.2 人员技能不足
BIM技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,需加强培训与人才梯队建设,推广BIM+造价复合型人才。
6.3 初始投入成本高
BIM建模与平台购置需较高成本,可通过政策补贴、长期效益分析引导企业投入。
6.4 法律与合同条款适配
现行合同模板未充分考虑BIM应用,需完善相关条款,明确数据权责与交付标准。
七. 结论与展望
广联达BIM5D平台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集成与动态管控,有效解决了传统造价管理的痛点,实现了成本控制的“可视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”。未来,可进一步结合AI技术(如机器学习预测成本风险)、物联网(实时监控现场资源消耗)、区块链(保障数据真实性),构建更完善的数字化造价管理体系。同时,政策层面需推动BIM技术标准的完善与落地,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参考文献
[1] 任娟, 杨凯钧. BIM工程造价软件应用[M].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22.
[2] 张三.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[J]. 建筑经济, 2023(5): 45-52.
[3] 广联达BIM5D官方文档(版本号: 3.0.25.1276).
[4]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(GB/T 51212-2016)[S]. 2016.
[5]耿非. 长春市EO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研究[D].吉林大学,2015.
[6]韩玉海. 论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[J]. 财经问题研究,2015,(S1):63-66.
[7]张大为.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及相关问题[J]. 财经问题研究,2015,(S1):74-75.
[8]刘鹏. 工程造价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评价研究[D].长安大学,2015.
[9]彭金平.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保障体系研究[D].重庆大学,2015.
[10]何杪耘.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成熟度研究[D].重庆大学,2015.
[11]殷小非. 基于BIM和IPD协同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[D].大连理工大学,2015.
[12]孙健.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[D].南昌大学,2015.
[13]朱芳琳.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[D].西华大学,2015.
[14]陈婧.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[D].云南大学,2015.
[15]贾令亮.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[D].浙江海洋学院,2015.
[16]郝洪志. 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控制研究[D].浙江大学,2015.
评论一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