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籽浜桥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综合研究

2025-8-7 / 0 评论 / 6 阅读

刘通

摘要

本文以浦东新区张江镇草籽浜桥工程为案例,系统研究了城市中小型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。工程涵盖道路、排水管道及18m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,重点解决了围堰稳定性控制、水下桩基施工、预应力梁板安装等技术难题。通过采用双层钢板桩围堰、精细化桩基质量控制、全过程监测等措施,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。研究结果为类似城市桥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案和管理经验。

关键词:桥梁工程;围堰技术;钻孔灌注桩;预应力混凝土;施工管理

1. 工程概况与特点分析

草籽浜桥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核心区域,属于城市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程南接高科路,北至草籽浜河道,道路全长264.92m,标准断面宽度12m。作为典型的城市中小型桥梁项目,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、雨污水管道系统和桥梁工程三大板块。

桥梁结构采用(1×18m简支预应力混凝土刚接空心板梁设计,斜交角度4.6°,荷载等级为城—B级。桥面横向布置采用对称式设计:2.15m人行道+7.7m车行道+2.15m人行道,总宽12m与道路红线宽度一致。这种布置既满足了交通功能需求,又兼顾了行人通行安全。

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,施工区域主要为软土地基,地下水位较高,草籽浜河道常水位2.5m,最大水深3.2m。这种地质条件给基础施工带来了三大挑战:一是围堰止水难度大,二是桩基成孔易塌孔,三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求高。针对这些特点,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,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。

2. 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

2.1 围堰工程技术创新

围堰作为桥梁水下施工的临时挡水结构,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。本工程创新性地采用"双层钢板桩+优质粘土填芯"的组合式围堰,相比传统单层钢板桩围堰,具有更好的止水效果和结构稳定性。

施工过程中,首先使用全站仪精确放样,在桥台外围1m处确定围堰轴线。钢板桩选用30#槽钢,长度9m,采用履带式起重机配合液压振动锤进行插打。为确保密封性,钢板桩采用小咬口连接方式,入土深度严格控制在4m以上。工程实践表明,这种连接方式使围堰渗水量降低了60%以上。

 

在结构加固方面,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:一是在两层钢板桩之间设置Φ16螺纹钢筋拉结,间距1.5m,形成空间受力体系;二是在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并压载编织袋,增强防渗性能;三是在堰体内部填筑级配良好的粘土,分层夯实至压实度≥93%。监测数据显示,围堰最大水平位移仅8mm,完全满足施工安全要求。

2.2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

桥梁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,设计桩长33.55m,共18根。针对软土地层易塌孔的特点,项目团队建立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:

在成孔阶段,采用GPS-10型钻机正循环工艺,通过泥浆性能动态调整确保孔壁稳定。当进入砂层时,将泥浆比重提高至1.25-1.30,粘度控制在22-25s,有效防止了塌孔事故。成孔检测采用超声波孔壁检测仪,100%检测桩孔垂直度,偏差严格控制在≤1%

 

阅 读 全 文


 

评论一下?

OωO
取消